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青藏高原上的“绿色逆袭”

2025-07-07 14:51 中国发展网

摘要: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用短短五年时间,完成了从小公司到大企业的华丽转变。装机容量从25万千瓦跃升至782万千瓦,五年间的快速增长令人惊叹。这一跨越式发展见证了电力事业的蓬勃生机,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

中国发展网讯 这里有着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有着巍峨的昆仑雪山,更有洁白的茶卡盐湖,这是三江的源头,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大美青海。在这片神奇广阔的土地上,一场静默而壮丽的能源革命正在悄然展开。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用短短五年时间,完成了从小公司到大企业的华丽转变。装机容量从25万千瓦跃升至782万千瓦,五年间的快速增长令人惊叹。这一跨越式发展见证了电力事业的蓬勃生机,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

时光拉回2020年的青海能源版图,那时的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像是高原中渺小的点点星子,散发着微弱的光。70名员工挤在旧的办公楼里,2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在青海能源版图上几乎无人问津。谁能想到,这点点繁星会在五年后在青海能源版图中成为茫茫“星海”,装机容量增长30多倍,稳居青海省第二大发电企业。

玛尔挡水电站:高海拔上的“水电奇迹”

2021年,迎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转型的关键转折点。随着青海玛尔挡水电站的复工拉开了快速发展的序幕,而国家第一批、第二批大基地建设权的接连取得,让青海公司用实际行动证明“开工即成功”的闪电战。

2021年6月玛尔挡水电站复工时,面对工期缩短18个月、高寒缺氧地区作业施工难度大的巨大压力,建设者们毫不退缩。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他们用“缺氧不缺精神”的顽强意志,在高寒缺氧的高海拔地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员工都扎根在项目现场,将这片自己挥洒汗水的土地当成了第二个家。在玛尔挡水电站建设高峰期,玛尔挡的员工们经常连轴转,为了赶工期休假都顾不上。

“刚来公司的时候是春天,等在休假回家就变成冬天了”玛尔挡水电站工程部的员工开玩笑说,这边是水电建设者们工作的常态。这些平凡的建设者用不平凡的行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水电奇迹”。

2023年11月下闸蓄水。

2024年4月首台机组发电。

2024年底全部机组投产。

......

1300多个日夜的坚守,终于让这座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巍然矗立。

如今的玛尔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48亿千瓦时。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与智慧。在海拔3000多米的工地上,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忍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向大地,工地上已经出现了建设这们忙碌的身影;夜幕降临后,工地上依旧是灯火通明。正是这种“缺氧不缺精神”的风貌,让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大基地建设:像搭积木一样搞能源

辽阔的青藏高原不仅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更有茫茫的戈壁荒滩。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海洋正在书写着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新篇章。

从海西的戈壁到共和的塔拉滩,从海北的青海湖边到果洛的高原,青海公司的建设者们像搭积木一样,将一块块光伏板拼接成壮观的能源方阵,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2023年7月,海西大柴旦100万千瓦北林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在青首个单体百万千瓦装机规模的光伏项目,也是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向大企业转变的重要一步。仅仅两个月后,共和启晖100万千瓦光伏电站建成投产,创新性地采用“牧光储”一体化模式,在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的和谐共生。

2023年底,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装机容量已达270万千瓦,但建设者们并未停下脚步,2024年迎来了更加迅猛的发展。4月同时开工的海西“70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共和10万千瓦塔式光热项目,不仅填补了公司风电项目的空白,更是国家能源集团公司首个塔式光热项目。6月,共和青豫直流二期90万千瓦和同仁20万千瓦光伏项目如期投产,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一年,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装机容量突破735万千瓦,实现了2.72倍的惊人增长。

2025年,随着海西30万千瓦风电项目、海北扎苏合等项目陆续并网发电,一座座风车竖立在茫茫荒滩,一个个光伏板整齐的排列,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装机容量成功突破782万千瓦。从最初的25万千瓦到如今的782万千瓦,从默默无闻到省内领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用五年时间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这背后是无数建设者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是国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在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伟大征程中,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正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步伐,继续谱写着新时代的能源华章。这片高原上巍峨的水电站、蓝色海洋、白色风车,不仅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灯火,更照亮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未来之路。

共和的“光伏牧场”:羊儿们也赶时髦

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一片蔚蓝的光伏海洋正静静铺展至远方天际。这片闪耀着希望光芒的清洁能源基地,曾经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荒漠——黄沙漫天,寸草不生,只有呼啸的风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荒凉与寂寞。

从立项之初,这片光伏园区就怀揣着绿色发展的梦想。面对当地因过度放牧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共和公司启晖光伏电站开创性地采用了“牧光储”模式。高耸的光伏板下,绿草如茵,羊群悠闲觅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这里的光伏板阵列采用特殊设计,为地面植被留出了充足生长空间。通过持续不断的草籽补播,昔日的荒漠渐渐披上了绿装,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跃升至30%以上,成功遏制了土地荒漠化的脚步。

每当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光伏板上,这片土地就焕发出勃勃生机。板上的电能源源不断地汇入电网,板下的牧草滋养着当地牧民的家畜,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本来以为建光伏电站我们就不能放牧了,没想到还能上面发电下面放牧太方便了。”一个附近的牧民说到。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国家能源转型注入了绿色动力,更开创了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这是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生态和发展两手抓的最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此刻不在只是一句冰冷的口号。

如今的启晖光伏电站,光伏板的蓝色与牧草的绿色在这里完美交融,牛羊光伏板下悠然吃草,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美好未来。

未来:成为双碳赛道上的高原领跑者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像是高原上的风,吹拂着一幅绿色能源的立体画卷。这片神奇广袤的高原大地上,黄河之水、高原阳光与戈壁风能正在谱写着最动人的绿色交响曲。当黄河之水缓缓流入玛尔挡水电站,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抚光伏板,当戈壁的劲风唤醒沉睡的风机,清洁能源正以最纯净的方式温暖着千家万户。

当国家“双碳”战略的号角吹响,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高地建设”为指引,紧扣“一示范两基地”发展布局,全力打造“规模+、绿色+、智慧+”的一流清洁能源示范企业,更要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每一个日夜,黄河水崩腾翻卷出白色的浪花;每一个清晨,光伏板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每一个夜晚,风机叶片划出优美的弧线,都是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向未来发出的最美宣言。   (李雪瑶 汪怡芯)

责任编辑:王健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