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党旗红: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以党建品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新引擎
摘要:自启动“高原红”党建品牌创建以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围绕“建设一流清洁能源示范企业”的使命目标,蹚出了一条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中国发展网讯 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高原,一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土地上,有着一群以一抹炽热的“高原红”为引领,将奔流的黄河水能和一片片戈壁荒漠变为“风光水储”协同发展能源高地的建设者,他们怀揣着“挑战高原、开拓创业、有容乃大、追求卓越”的信念,扎根雪域高原,书写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自启动“高原红”党建品牌创建以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围绕“建设一流清洁能源示范企业”的使命目标,蹚出了一条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破局:党建融合成为“红色密码”
2024年12月31日,历经三年余艰苦卓绝建设历程的国家能源集团玛尔挡水电站,以中国水电行业罕见的“一年五投”速度,实现全部并网发电,让这颗由国能人亲手磨砺的高原能源明珠,屹立于黄河上游,闪耀于千里之外。
“其实,在工程建设之初,我们是面临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的,甚至一度怀疑,这么巨大、复杂和建设难度大的工程,我们能不能‘挑得起来’,大家心里其实也在打鼓,没有底。”玛尔挡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顾发明感慨道。
面对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施工难度大、有效施工期短等现实挑战,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党委深刻认识到:越是面临艰巨任务,越需要众志成城的政治担当;越是困难重重,越需要以党建凝聚攻坚克难的“精神海拔”。公司党委以“红色引擎+任务攻坚”破局,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和示范岗,将党支部建在项目一线,通过“三会一课”强化思想引领,开展“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海拔高追求更高”主题党日活动,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众志成城攻坚破难的“内生动能”得到激活。
自工程建设以来,在玛尔挡水电站施工现场,党员先锋队的旗帜始终插在海拔最高的作业面上。针对年均有效施工期不足5个月的困境,他们通过党员带班制和创新应用冬季混凝土“搭棚盖被”保温工法,将工程设计之初的4个月“冬歇期”转化为“攻坚期”,创造了高原冬季施工不停歇的奇迹;面对“亚洲在建海拔最高混流式机组”的技术难题,党支部将“三会一课”开在隧洞深处,党员技术骨干牵头成立“高海拔水轮机抗气蚀”攻关小组,取得了“挤压边墙建设速度为全球同类型工程领先水平”“岩锚梁浇筑质量达国内一流水平”等一项项优异成绩;在下闸蓄水和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关键阶段,党员带头攻克高原大温差混凝土养护等7项技术难题,提前40天完成5台机组座环蜗壳及以下埋件安装,5号机组尾水肘管安装创高海拔工期新纪录;通过“党建+质量创优”实践,累计完成迹地恢复及生态修复面积达26万平方米,建成8处野生动物通道,实现施工区域生态扰动率低于1.5%,在雪域高原筑起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并重的标杆。
如今,随着党建引领这个“内生动能”的不断系统化、体系化,一个叫作“筑梦玛尔挡”的党建子品牌,逐渐成为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高原红”党建主品牌的有力落地支撑。
蝶变:“红色引擎”释放发展势能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青海牢记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努力为全国能源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的战略路径。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正是实现这个战略路径落地的实践载体。
2025年4月30日,随着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30万千瓦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并网发电,国家第二批大基地项目——国能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国家第二批大基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有力助力了青海清洁能源产业以蓬勃之势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在其背后,国能海西公司“绿电先锋”党建子品牌的统领和两个名为“风电并网专项攻坚行动”、“构建‘风光储创’新格局攻坚行动”的党支部攻坚项目可谓“功不可没”。“我们以建好‘绿电工程’为切入点,成立‘绿电先锋’党员突击队,‘挂图作战’提进度、‘全程管控’提质量,确保了项目提前高质量建成和并网投产。”国能海西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田根海介绍。
与此同时,在离该项目300多公里外的海南州共和100万千瓦牧光储项目现场,国能共和公司的“新能源铁军”党员先锋队,正在利用红外测温、无人机巡检等智能技术对关键设备进行“把脉问诊”,保障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确保度电必争、度电必抢,全力以赴保障能源供应,再次创下日发电量历史新高。
“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勇担使命任务,积极投身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规划推进了玛尔挡“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示范基地、海西柴达木“风光储蓄”沙戈荒外送基地、海北“牧光互补”千万千瓦级绿色智慧新型能源基地“一示范两基地”建设,实现投产装机容量连续倍增,在不到4年时间里从25万千瓦达到目前的782万千瓦,并实现了全绿电规模经营。而能取得这些亮眼的成绩,离不开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根”和“魂”,是“高原红”党建品牌这个“红色引擎”。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深谙“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辩证法思想。他们将党的建设深度嵌入“大投资、大基建、大营销、大发展”战略布局,打破传统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困局,做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和“党建+工程建设”等37个党支部攻坚项目,深化两级党委“走出去”、本部党支部“沉下去”、基层党组织“融进去”的“三去”做法,两级党委班子“走出去”协调资源,本部党支部“沉下去”解决基层难题,基层党组织“融进去”引领项目建设。这种立体化党建网络所释放的发展势能,让该公司“规模+、绿色+、智慧+”一流清洁能源示范企业的蓝图加速落地。据了解,预计“十四五”末,该公司装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至834万千瓦,且全是清洁能源。同时,将在已经建立“中心+站区”两级调度体系,高标准投运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一体化大型集控系统,所属19座光伏场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型“黑灯工厂”的基础上,完成国家能源集团千万千瓦级数智化管控平台示范标杆建设。
如今,该公司通过打造“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实践载体,其所属各基层单位在推进落实“高原红”党建品牌的过程中,结合各自的业务特点和实践中的经验成果,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筑梦玛尔挡”“绿电先锋”“新能源铁军”“雪域绿能”等党建子品牌。并以党建品牌为“统领”,形成了“党企同频、上下同欲”,用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在青海大地书写清洁能源发展新篇章的生动局面。
启示:党建创新的国能青海答卷
“1273”,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组合,而是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通过创新打造“高原红”党建品牌,构建出的党建工作模式。也是他们破解高原清洁能源开发难题,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国能青海答卷”。
党建品牌创建是深化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党建工作在理念、形式、载体、机制上的创新实践,是对党建工作经验集中总结的重要提炼,是党建组织设置、工作方式、活动内容等内在规律的一大提升,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载体和重要推手、抓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是不断提升党委领导力、党支部战斗力、干部执行力,有力推动实现“党企同进”的全新载体。
“党建工作创新,特别是党建品牌的打造,不是‘墙上挂图’的表面功夫,而是通过系统性工程实现党委、党支部、党员的三级联动和全方位渗透。”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党建工作部主任刘刚刚表示。他们在创建和打造“高原红”党建特色品牌中,以构建“大党建”新格局为目标,按照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和国家能源集团党建工作规划纲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系统的实施方案,锻造了紧扣“一条主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突出“两项功能”(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实施“七大工程”(主题教育工程、组织增强工程、干部人才工程、文化创建工程、创新竞赛工程、品牌传播工程、正风肃纪工程)、提升“党建三力”(党委领导力、党支部战斗力、干部执行力)的“1273”党建工作模式,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创建目标,按照三个阶段的实施步骤,推进实施了九个方面可落地可执行的创建举措。
如今,随着该党建特色品牌的不断探索实践和持续深入打造,在成功实现引领保障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这一特色品牌自身也愈趋完善,从最初的一个“高原红”品牌,“成长”为了如今的一个主品牌、四个子品牌的“1+4”党建品牌矩阵体系,使其“统领力”穿透得更加深入,辐射更加“网格化”,带动力更加强劲,成果也更加丰硕。“挑战高原、开拓创业、有容乃大、追求卓越”的玛尔挡精神,为公司干部员工树起了一座高质量建设一流清洁能源示范企业的精神丰碑;“四高”策略的品牌传播,让国能奋斗者的好声音、好故事响彻高原大地;涌现的25位全国劳模、央企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用身边榜样激活了员工队伍“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气神……
旗帜领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又围绕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号召,再次提出了“二次腾飞”的愿景。在伴随奔流不息的黄河流水全力运转的水轮机前,在一片片如蓝色海洋般的光伏场区里,在一座座如巨人般矗立着的风电机组下,在全力展开党支部攻坚竞赛和党员“三亮三比一争当”实践活动的,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广大奋斗者们挥洒的汗水中,那一抹“高原红”越来越熠熠生辉。(杨宝珠)
责任编辑:王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