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霍尼韦尔深入中国产业链的关键词
摘要:“霍尼韦尔对中国市场的发展保持极大的信心。”林育麟强调,2025年是霍尼韦尔深耕中国市场的第90年,中国是企业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企业全球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崔立勇报道
作为连续三届参加链博会的全球科技企业,霍尼韦尔今年在链博会现场带来了大量展品,其中超过95%的实物展品是由中国团队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本土研发和制造。霍尼韦尔智能工业科技集团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林育麟对记者表示,霍尼韦尔在华持续深耕,通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及时有效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霍尼韦尔智能工业科技集团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林育麟在第三届链博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林育麟认为,链博会是连接全球产业链、推动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也为霍尼韦尔提供了深入参与中国产业链建设、拓展业务、深化合作的机会。他介绍,霍尼韦尔的三大核心业务为自动化、未来航空、能源转型,亮相本届链博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紧密围绕这些领域,展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和韧性的途径。
“本地研发、本地生产,核心是瞄准本地市场。”林育麟表示,霍尼韦尔在本土化方面大量投入,围绕中国市场需求进行布局,经过数十年时间,目前已在中国建立起研发、制造与服务的完整价值链。
林育麟表示,霍尼韦尔以研发驱动增长,为中国市场提供高性价比和高认可度的产品。霍尼韦尔在本届链博会上首发的智能船舶解决方案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制造,既能保障船舶数据安全、提升运营效率,又助力其满足能效指标,推动智能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霍尼韦尔智慧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开发的全新高效运维模块,同样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制造,助力工业厂房、商业楼宇、数据中心、酒店、校园等复杂场景下建筑运维的数字化转型与效率提升。
林育麟告诉记者,霍尼韦尔聚焦中国市场,不断深入推进本地化。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及供应链的不稳定性,霍尼韦尔更加重视本地生产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霍尼韦尔在中国贯彻“东方服务东方”的战略,结合中国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林育麟分析,中国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船舶、石油炼化等产业发展迅猛,霍尼韦尔不断满足这些产业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安全、高效和稳定的生产。
半导体产线最怕气体泄漏,会影响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林育麟举例,霍尼韦尔生产的Midas® S1半导体用气体探测器基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检测超过40种主要的有毒气体、环境气体和可燃气体,检测精度高达PPM(百万分之一)级别,最长探测距离可达30米,大幅助力企业降低气体探测所需的运行成本。
在石油炼化领域,霍尼韦尔的可持续创新技术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节能降耗、快速调整原料及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霍尼韦尔在本届链博会上发布了《智造新引擎:精益数智化与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白皮书》。林育麟说,白皮书分享的内容是霍尼韦尔多年来的“经典案例”和“实战智慧”,旨在推动化工行业实现数智化跃升。
在接受采访时,霍尼韦尔智能工业科技集团旗下的南京工厂正在马不停蹄地生产传感器,平均每秒下线接近10个传感器,一年产量超过3亿个。林育麟表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规模,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并极具创新活力,这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霍尼韦尔对中国市场的发展保持极大的信心。”林育麟强调,2025年是霍尼韦尔深耕中国市场的第90年,中国是企业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企业全球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霍尼韦尔也将更加重视本土供应链的战略重要性,加强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共同打造更有韧性、更敏捷和更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责任编辑: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