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市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 多措并举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摘要:2025年晋中市深度挖掘区位、资源、产业、生产要素四大比较优势,精准锁定“车、械、材、旅、煤”五大主导产业招商方向。
中国发展网讯 赵志斌 记者郭建军报道 8月19日,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招商引资主导产业清单、幸福河湖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及林草资源保护与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发布,展现晋中市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举措与显著成效。
招商引资:精准锁定“车械材旅煤”五大领域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5年晋中市深度挖掘区位、资源、产业、生产要素四大比较优势,精准锁定“车、械、材、旅、煤”五大主导产业招商方向。“车”即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省级“链主”企业吉利汽车为引领,招引汽车零部件、电动重卡、铝镁合金材料及电池储能等企业,构建国家级甲醇示范区新生态;“械”即医疗器械产业,依托高效审批服务和产业园区优势,重点招引中医器械、医用耗材及高端医美产品等企业;“材”即新材料产业,立足碳基、特钢、锂电池等多元格局,招引深加工项目;“旅”即文旅及服务业,围绕52个A级景区(含3个5A景区)及“怡然见晋中”品牌,招引景区开发、非遗文创、现代物流等项目;“煤”即煤化工产业,依托千万吨级焦化集聚区及副产物优势,招引煤焦化、煤气化深加工项目。同时,针对不同产业定向筛选目标区域,开展精准招商。
幸福河湖建设:多维发力 打造人水和谐新图景
晋中市将幸福河湖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构建“部署—推进—督导”闭环管理体系。通过落实“节水优先”,全市超采区面积缩减48%,黄河流域10个县(区、市)全部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筑牢“安澜为基”,投资22.3亿元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成功应对海河流域“23·7”特大洪水;推动“生态复苏”,完成67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个国考断面达优良水质,天鹅、黑鹳等珍稀鸟类重现;融入“文化为魂”,建设水情展馆、主题公园等载体,实现水与人文交融;探索“绿色发展”,打造乡村振兴、休闲康养廊带,推动水产业与水经济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河湖安澜、清水绿岸、环境宜居、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九大工程 激发创新活力新动能
2025年晋中市围绕政策惠企、环境活企等五大方面,实施九项企业提质增效工程。通过编印《惠企政策工具书》等资料、配齐1000户企业服务专员、开展“四送”活动,强化政策宣传与问题解决(收集问题430个,推进解决370个);聚焦创新引领,发布128项高校科研成果,组织博士专家团一线对接技术需求,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夯实优质企业梯队,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6户、专精特新企业84户,并开展数字化诊断;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将推动企业加快数字转型;实施对外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助力拓展市场,全方位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林草资源保护:以林长制为牵引 筑牢生态安全新屏障
晋中市以林长制为牵引,构建“六制”骨架,连续两年在全省林长制考核中位居前列。2025年以来,发布2次总林长令,4487名林长巡林护绿,推动国土绿化完成造林17.84万亩(任务完成率86%),争取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等项目投资近10亿元;资源保护方面,施行湿地公园保护条例,严打违法占地,实现重大病虫害零入侵;集体林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发放林权类不动产证及收益权证1000本以上,出台政策性制度11个。下一步,晋中将聚焦“十四五”收官,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林权改革及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完成营造林20.6万亩,推动森林资源价值转化,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