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汪三贵:“十四五”期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 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09-30 10:59 中国发展网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十四五”期间

摘要: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个部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脱贫攻坚期间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乡风文明、体制机制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为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制定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新一期政策简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作者为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作者分析指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党为实现党的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制定的重要战略,两者的逻辑关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时间上看,脱贫攻坚短,乡村振兴长;其次,从对象上看,脱贫攻坚主要针对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主要针对所有农村区域和农村人口;最后,从目标上看,脱贫攻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缓解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

“十四五”期间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期,设置过渡期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此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过渡期的底线任务是防止规模性返贫与新增贫困人口出现,要在全国各地建立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通过针对性帮扶实现贫困户的动态清零,同时建立后评估机制防止扶贫成果出现反复;其次,过渡期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升,不断提高脱贫人口工作技能与收入水平,使其远离返贫风险;最后,过渡期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政策逐步转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个部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脱贫攻坚期间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乡风文明、体制机制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为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制定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简介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个国际发展机构咨询专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和国务院扶贫办首届“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人大国发院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