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可持续发展年会(2022)聚焦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开展长期项目研究,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问题研究;通过国际学术研讨,提升教师队伍研究国际前沿问题能力,加大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培养国际优秀人才、扩大学院国际声望提供有效途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双碳研究院、和平与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举办了第四届可持续发展年会(2022),聚焦SDG(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亚洲开发银行、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西蒙菲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者以及领导和参与了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一线工作者。他们通过主题报告的形式,展示了关于减贫、乡村振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首先对会议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向大会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应用经济学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的建设初心。在可持续发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朱信凯希望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加强学术合作交流,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由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Albert Park发表主旨演讲,从2019年开始,北京市出台政策规定外卖软件需默认“无需餐具”选项,该政策逐步推行至天津、上海等城市,并于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通过覆盖全国十个城市的外卖订单数据,发现该政策使得环境友好外卖订单比例上升427%,无需餐具订单数上升了20.1%,且影响在中长期是持续的。同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该政策对于外卖行业的营业额与订单数有负面影响。
主题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的助理教授张博骁发布的报告利用中国1870-1920期间通商口岸开放和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如何通过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国际贸易一体化,估计了国际市场接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通商口岸与内陆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该口岸的商品出口更繁荣,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价格较低的商品进出口驱动。最后,这篇报告还估计了地区的市场接入程度对农村商业活动和农业商品化的影响,发现铁路建设和国际贸易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卢昂荻发布的报告从企业层面探究了2007年针对“两高一资”出口产品减少退税政策的环境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降低了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数量及占比,但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无显著影响,原因在于该政策提高了污染强度(技术效应)并降低了总产值(规模效应)。报告者进一步探究影响机制,发现减少出口退税使得处理组企业财务业绩下滑,进而从产品清洁生产、绿色技术使用、污染治理能力等渠道影响企业污染排放强度。
在分会场,西蒙弗雷泽大学博士后刘迎以1969年中国启动的赤脚医生计划为例,研究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短期和长期效应。该计划是世界上第一个社区卫生工作者(CHWs)项目。汇报者从县志中收集了一个独特的赤脚医生数据集,利用1969年项目实施后各县项目强度的地理差异来识别项目影响。研究发现,赤脚医生在短期内显著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改善了儿童的健康状况,在长期内提高了儿童长大以后的工作时间。研究分析,一个潜在的机制是赤脚医生延长了母乳喂养时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卫生工作者对健康和经济后果有持久的影响。
据介绍,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人类社会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多重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减贫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同样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更好的可持续的未来的重要标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将随机控制实验应用于减贫领域的经济学家,体现了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实践重要性的肯定,也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发起“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年会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全球发展实践,旨在提出更全面、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以此为契机,开展长期项目研究,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问题研究;通过国际学术研讨,提升教师队伍研究国际前沿问题能力,加大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培养国际优秀人才、扩大学院国际声望提供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杨虹